2010年6月13日星期日

杂记(12/6/2010)

世界杯前两天开幕了。现在,传来男女尖叫声,想必是楼小的韩国人在看比赛欢呼吧。
昨晚开博客页面,看见Kun、haan和芗艽分别写了一些关于世杯的文字。

世界杯,我对它没太多的兴趣和感受。目前,能够跟它有些联系的就是,因为它的到来,大学把网络系统搞乱了。前两天晚上就开始了乱码,网速很慢很慢,不然就是开不到网页。我还以为是我的电脑有问题,刚才在巴士上,Lusi才告诉我,是因为世界杯的关系。她的老师在班上告诉他们这个荒谬的消息,不只是网络要控制,电视播映也想控制。她昨晚守在电视机前,可是,还可以收看得到。随园这里住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硕士和博士生,找不到有什么理由需要用这种开倒车的方式去管理学生,引来的只是老师和学生们的不解和不满。

这篇文章从昨晚已经写好了,除了这部分附加上的。试了很多次,可是,都开不了blogspot,开到了也上载不了。看看我的nasib,什么时候可以成功上载。估计这一个月内,在网上出现的时机会像chipsmore的广告那样,“你看到啦?没有了。”


Welcome to China!

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

这周,南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下雨。
书法老师说,他们称之为“梅雨”,因为现在是梅子(酸梅的果子)的季节。
他不喜欢梅雨(也可叫“霉”雨,一些屋子可能会出现发霉的情况,人也是会)季节,因为让人感觉郁闷,空气不太凉爽兼闷闷的。
除了梅雨,进入了夏季无风,让人发闷的气候了。

刚刚从聚餐回来。论文导师发起的聚餐,他每个学期会请他所有的研博生用餐,有20多个人。这次是为研三的毕业生庆祝和送行。明年就轮到我们了,好快。

这周三,进去仙林一趟见菲律宾的一个教会女朋友,Rachel。她是一名辅导员,对象是流产和童年遭受过创伤的人。我们聊了约4个小时,听她说了很多关于她自己的故事,再联系到我们的心理学的一些知识。我们有不少的共鸣。之前在NICF聊了一些,告诉她我的论文方向和个人喜好,跟她的目前的工作有些相似。她鼓励我去参加10月在澳洲的培训,主办当局是加拿大的Hope Alive。全程费用包括飞机票估计要马币5、6千。我很想参与,可是,经济会是我的顾虑。先祷告吧。临走前,她借了我一本书《Deeply Damaged》,是Hope Alive的创办人Dr Philip G.Ney写的。

第二天,陪同学去了去南京一间名牌妇科医院。我们骑了1个小时的脚车,累死了。对这间医院有深刻的印象是在巴士上的平面和视频广告。他们推出“爱心套餐”,人工流产380元。最记得的广告对白是,一个女生躺在床上问医生:“开始了吗?”医生回答:“已经结束了。”这就是所谓的爱心套餐。那天坐在人工流产的手术室前的座椅上,坐在我身旁的是一对中年夫妻(或情侣)。女的对男的说,感觉(下体)流血了,不久后,她接了个电话。一贯的大声讲电话,告诉对方她今天不上班,要动手术,然后就笑了起来。坐在我斜对面的是一对母子。母亲约60岁,儿子约30岁。之前,看到母亲跟儿子聊一些事情,眼泪一直流。我想起Rachel跟我说,她在加拿大接受培训时,培训员叫他们想象一个印象中被流产孩子的模样。想象他的眼睛、头发、耳朵、手脚。她想起了好多年前她的弟媳7个月流产的孩子。

当时,她第一次去美国,心情是预备去看看这个新环境、购物,可是,没想到遇上弟媳流产的事。她当时没来得及去伤心,可是,在很多年之后,不轻易流眼泪的她竟然为那个没出生的孩子哭红了眼睛。一些感受和事情,被存放在我们的潜意识层,一旦被碰触,就会被牵引出来。这是事往往是连我们自己都忘记、没有意识到的。究竟影响我们最多的是表面看得见的,还是潜意识里看不见的层面呢?其实,是潜意识层面的。童年阶段所遭受的一切,被我们收藏在潜意识和意识的层面,以致影响了我们之后的人际关系、人生观、个性等等。

很多人都有“心理按钮”或“心理情结”。“心理按钮”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跟父母、家人或其他人相处中残留的一些心理情结,例如怕被冤枉、怕被说没用、怕不公平等。这些残留的情结一旦没被处理,长大后,当别人无意按到按钮,他就会立即产生反应,被激怒。

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

上周收到云南孤儿院叶爷爷的电邮回复,确定这个暑假他们需要人手。前两天,我买了机票,21/7会从北京飞往昆明。很兴奋,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,对于我,云南成为了一个神秘之地。对她有很多的向往,或许在那里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,遇上一些特别的人,我不知道。或许,什么特别的事情也不会发生,可是,我知道这个暑假要跟22个小朋友相处,一定会是个特别的经历。用google earth找了一下,那里应该是个小地方,四周有很多山的样子。预定会过去1个月,其间有时间和经济许可的话,想过去丽江、香格里拉、泸沽湖、虎跳峡。这个孤儿院是经过北京一个朋友介绍的。早期给过他们经济上的资助,较后,自己觉得不太能够了就停了,只是,一直跟那个爷爷有电邮上往来。我所知,爷爷是台湾人,奶奶是韩国人,他们之前和两个儿子定居在美国。奶奶受到上帝的呼召,决定过来开一所孤儿院。他们两人会在6月下旬回美国处理签证和探亲。有没有人有感动,想资助这些孩子的,可以转帐入我的银行,等我7月可以带过去。

这之前,我会过去北京一游,约1周,后再飞往昆明。这个暑假从南京到北京,再一个人飞往南端,多么期待它的到来。可是,之前就乖乖做好手上的事吧。剩下一间中学的数据要搜集,等着一个老师帮我联系。

16/6是端午节,为了让人可以享受连续3天的假期,这周六日,很多学校和公司都有补课和上班。在这里,周末需要上班和考试不是什么新鲜事。刚才跟Lusi去NICF,街道上出奇的多人,有些不习惯。
(原想上载几张照片,网速的问题,放弃了。)

2010年6月3日星期四

《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》- Oriana Fallaci

前几天跟Vivien去了先锋书局,买了好几本书,花了RMB146.70(25%折扣后)买了8本书。
在还没有看这本书之前,我不知道谁是Oriana Fallaci。当时,是被书名《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》所吸引。我想,应该是类似大姐以前给两个还没出生女儿写日记、名喜写他太太产检日记,或者像我写疯狂日记那样的信笺吧。

这几天一直带着它。在窗口的桌位下、躺在金凤家的沙发上、一个人坐在巴士上、一个人去紫金山的时候,我都在阅读它。

书的开端:“那天晚上,我才知道你的存在:为了战胜虚无,一个生命降临到世界….”

Oriana Fallaci(1929-2006)是意大利的新闻工作者、战地记者和小说家,获奖无数。她曾于上世纪60、70和80年代穿梭于战火硝烟之间,采访越南战争、印巴战争、中东战争及南美战乱。她还采访过当年的越南军队统帅武元甲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、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•塞拉西、巴基斯坦总理布托、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、伊朗国王巴列维、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、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等世界政坛风云人物,以及邓小平。

当然强悍如她者,高喊的是不婚主义的口号。肚子的孩子是她的私生子。
我单纯地认为她是写给还为出生的孩子的日记。
当她说给孩子写了三个童话故事时,我也在等待着那是怎样的童话故事。
可是,那根本不像童话故事,反而是充满暴力的现实残冷故事。我更责怪她对孩子一味地说关于世上丑恶的事物。其实,我一早就不应该把它当作童话故事般的文字来看。我嘲笑自己的单纯。

今早躺在床上,看到她的上司委派她一份工作,需要坐飞机、驾车去做采访。虽然男医生劝了她要多休息,应该拒绝那份工作,另一位女医生则认为没大碍。结果,她接受了那份工作。再结果,孩子死了。再之后,她虚拟的那场审判真赞。孩子是因为她长途颠簸中意外死去,还是因为蓄意谋杀孩子,他在肚子里选择了自杀?

审判后,24章写的是她和孩子的对话(其实,是她自己跟自己的对话)。
“我向你张开双臂,请求你立即把我带走。你走近过来,对我说:“但是我宽恕你了,妈妈。不要哭,我将选择另外的时间再生。”
其实,其他人的审判对她来说,都不带任何的意义。审判自己有罪的是她自己,而判其无罪的,也是她自己。书中的“我”像个精神分裂者,强悍与温柔、爱与恨、坚持与放弃。她在那么软弱之时,还是选择孤立无援地生活,除了有一名女性朋友偶尔的照顾。

如果他/她出生的话(事情大概发生在1974或1975年),他/她比我还要大。我之前不知道他/她没来得及来到这世界。如果他/她真来了世上,Oriana Fallaci之后还能在新闻界那么勇敢、战斗吗?我想,她会的。

Oriana Fallaci晚年住在美国,2001年911事件后,她带病写了文章,大胆抨击穆斯林世界和伊斯兰文明,称伊斯兰文明是“一种野蛮落后的文化”,激怒了整个伊斯兰世界。2006年9月16日,Oriana Fallaci在意大利家乡因癌症逝世,享年77岁。

虽然我跟她在信仰和一些观念上,各自站在不同的平行线上。我对她的认识也是通过这本薄薄一本书以及网上的一些资料。我坚持她父亲的信仰:明天肯定会更好,对她来说那是盲目和天真的信仰。可是,为着她那战斗、勇敢、诚实、犀利的风格,我表示钦佩。

2010年6月2日星期三

上海世博会与我

26-28/5,去了上海一游,主要的目的是参观世博会。
26/5一早,跟两个女朋友从随园出发去火车站赶6点04分的动车。
新山的朋友,Vivien也会从新加坡飞到上海与我们会面。

讲真的,心情是有些兴奋的,因为在南京朋友当中,我们几个是第一批去世博的。
还没出游前,临时搜了一些关于世博的资料,类似哪些展馆是值得去、哪些是需要预约之类的。我把一些想参观的展馆记录在一张小纸上,我事后才知道理想和事实原来真的是两码事,是派不上用场。

我们计划游世博两天,游上海一天。我个人到过上海几次了,可是,对她没有多大的好感。这是因为自己是来自乡镇,潜意识和意识上对大都市存在着排斥。面对这个人口约2千万的大都市,我同样的不见得会喜欢。

26/5,在酒店跟Vivien会面之后,我、她和Lusi去了逛上海。
其中包括了豫园、新天地和黄埔外滩。
在豫园看见的还是一贯的人头汹涌。个人觉得没怎么样的小笼包,店门口还是站满了人,发傻。随便逛逛、拍拍照,就逃跑了。在出口处问了两个中年和老年人,问他们上海有什么好玩的,他们都“显显”地说:上海没什么好玩的。接下去遇到的上海人都给我们同样的答案。
在新天地一带,难得的悠闲。在不太多人的街道旁闲逛。沿路上,我们陪着Vivien找几家名牌二手店。
无论如何,我还是忍不住对上海的夜景觉得惊叹。除了上海的黄埔外滩,另一个让我有同样感受的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口。当然,要挤得进去人群中贪婪地拍那些绚丽的夜景需要勇气和耐心。这次的旅程,我多次选择拍人头。Vivien大感兴趣的和平饭店的爵士音乐表演无法达成,因为那间店目前在装修,要等一个月后才会完工。

第二天早上,我终于要进世博园了。感恩的是,我所租的旅店交通十分方便进入世博园。
我们住在徐家汇路的莫泰168,双人房一夜RMB218。那里靠近马当路地铁站,只要出示世博票,就可以乘坐免费的地铁入世博园,只有两站路。一站是到浦西的展区,另一是浦东的展区。我们感兴趣的展馆如亚洲、欧洲的展馆都座落在浦东区。

一出浦东站口,第一个展馆是Australia馆,人太多,我们没法进去,只是溜了进去它的纪念品区去买18元的冰淇淋。
附近有泰国的,还有马来西亚的Minangkabau展馆。我终于看见它了,太开心了。想不到马来西亚馆也有不少人在排队。Vivien提议我们先去在马来西亚馆隔壁的纽西兰馆。可是,那里没有太新奇的事物,不过那些绿色植物让人心情愉快。

接着,我们先跟Lusi去了印尼馆。来自印尼的Lusi之前就说过,只要参观了印尼馆,其他的有没有参观,她都无所谓了。庆幸的是,她祖国的展馆没有让我们失望。印尼的展馆是值得一游的。面积比马来西亚的大很多,展览品也更吸引。如果说马来西亚的价值2千万马币,那印尼的馆应当要2或3倍的价格吧。我是Lusi的话,我会为之骄傲。

终于,轮到马来西亚馆了。Vivien没兴趣排队,她自己参观别的去了。Lusi陪着我排队。搞不懂没什么马来西亚的排队队伍不怎么会走动,让人感觉慢。有的展馆比较有人情味,会设绿色通道给老弱病残孕者,马来西亚的也不例外。
这个价值马币2千万的展馆有什么有趣的事物呢?我很想看个究竟。它的外形其实不错,屋顶以红色为主,很吸引人。
排队时,有个中国女生跨过栏槛插队,我碰了碰她,然后说你应该去后面排队。她回我:你管我,你没看见我和这些人是一个团的吗?我刚才走开去了买东西。你要管我,去前面管吧。我无语了。
在这两天的参观中,我们几个也“参观”了不少本地人的“模样”。例如最热门的纪念品之一是世博会护照。它类似我们的护照,在每个展馆会有一个柜台为参观者盖章。不少人一进馆就忙着去盖章,好像要完成什么任务、功课似的。排队时,被插位是必然的事。在某些展馆有些需要凑前去看的小洞口(里面有东西看的),站在后面傻傻被插队的我,感觉好像永远都不会有机会轮到时,我就会放弃,转身离开。一些热门展馆如德国、日本、中国、沙特之类的据说要排上3-7小时的队伍,我们一听就放弃了。

我选几个展馆来分享吧。
由于马来西亚是我自己的国家,其一目的也是想来支持一下。里面有一些展览品如世界第一的手套(真的吗?)、售卖肉骨茶包、Carotino食油、batik之类。楼上还有个美术廊,我们特地去找跟那个马来同胞聊天。想必他对着中国人鸡同鸭讲的,应该彼此交流机会不多。馆里的马来同胞,我们都会跟他们聊聊天,他们都很开心。

礼貌上,我游过了马来西亚馆,感觉上除了这些展览品,我看不见什么深入、有内涵的事物。黄女士,它真的值得两千万吗?哪里值这个价?
我们都很遗憾原本要带过来的24节令鼓和舞狮没被带过来。我在第二天离开浦东前观赏了日本的打鼓表演。当时下着细雨,我正预备离开浦东,可是,被鼓声吸引了,沿着那个声音去找找。感恩没有错过一场难忘的表演。我不会打鼓,第一次观看24节令鼓表演时,是在新山的南院。我深深被鼓声吸引,每一声都是如此的振奋人心,难怪战场上,要用鼓声来壮志。看那群日本人忘情地打鼓,很感动。天下着细雨,可是,他们却有本事让人围绕着他们,在结束之后,都没有人愿意离开,还问:还有啊。我当时的心想:如果马来西亚的24节令鼓和全世界第一的舞狮团有带过来的话,肯定也会那样吸引人吧?
在丹麦馆里,除了看见远程而来的小美人鱼,在跟着大队绕圈圈预备上顶楼。突然来到一段路。左边向上的楼梯关闭了,然后有条向下的路,旁边有个牌子写着:要上顶楼,请使用这条路。我为之一震,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吗?在一个大起前,有时候,要经历一个大落。我一下子质疑:要往上,真的是要走这条往下的路吗?特别是当我一个人走这条路的时候,我质疑,可是,我还是选择相信。

那天我们走了很多很多的路,一直到晚上9点,Lusi投降了。我跟她说,我还想继续。结果,她一个人回去旅馆,我一个人在继续走下去,虽然很累了,可是,还是有些不甘心和贪心。在进入英国馆前,跟很多人一起排队,花了几十分钟转来转去才入了馆。一进入这个外表奇特的展馆,被里面的展览品搞晕了。它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玻璃或塑胶管子组成的。每个管子的尾端放了不同的种子。因此,它被称为种子圣殿。这是我出馆之后,才看见的。还好是晚上进来,人不多,如果要我白天花上几个小时,进来看那些不知名的种子,可能,我会要打人,哈哈。
连小孩也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你我他,不分种族、信仰、经济地位等一起来建造
走到地铁站大概是晚上10点半了。它就座落在Australia馆旁,我看没什么人,进了去参观。这个馆确实值得参观,最后看的是一个由3个小朋友为主的电子版加实物表演。从小孩的对话中,表达了他们的国家是由不同种族组成的,他们珍惜每一族群的付出和贡献,呼吁每个人为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付出,让生活可以更美好。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“城市,让生活更加美好Better City, Better Life”。我很希望那一天,我的祖国也会上演类似的表演。每个族群的付出都被看重、被珍惜。我有这样的一个梦想。
这些人头和艺术品让我觉得很有趣(法国馆内)
第二天,去了Vivien大力推荐的法国馆。排队耗时约50分钟。可能是时间不合适,人太多。人头和声浪已经遮盖了那些艺术品会给我内心带来感动。我无法领会到Vivien前一晚在法国馆的那份享受,也没有我前一晚在挪威馆里头静静听音乐的那份美妙经历。虽然不是现场表演,可是,那些音乐人脸上的投入、专注、愉悦,轻易感染到了我。当然,最重要的也是馆内人不多,可以让我好好发呆一下。
28/5下午两点,欣赏了那场日本鼓手们出色的演出,我才过去浦西展区。其实,浦西也有不少值得看的展馆,可惜我的时间不多,只有2-3小时。
我花比较多的时间在城市实践展区绕绕,个人很喜欢深圳的个案。难得他们以艺术家为主去述说他们坚持的艺术梦。里头很多可以拍照的角落,灯光很好。

我再绕了其他几个展区,便匆匆地告别了世博会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从旅店出发到火车站,遇上一个很风趣的上海德士师傅。我们谈论了关于上海男人和女人的话题。上海男人是出了名的好男人,而上海女人是出了名不好搞的女人。家务、烧饭、在外工作赚钱是上海男人的天职。他说不管工作回去多累,他会负责家里的家务事,太太负责烧饭。有时候,她忙的话,他也会烧饭。他误会我是南京人,一直跟我说身边有几对上海老公南京媳妇的夫妻。他问要不要帮我们三个找个上海老公。我之后跟他说明自己是马来西亚人。问他可不可以帮我找个允许和有能力让我每年多次回国,还有愿意让我生4个小孩的上海男人,哈。到下车时,他还是很热情地说要为我们介绍。谢谢了,师傅。
最贵的展馆,沙特馆,14亿
第二名的是日本馆,7亿
这次三天两夜的旅程,个人的旅费约1千元,包括食住行。28/5晚上,回到南京,只有一个字:累。

2010年6月1日星期二

思念

当阳光投在窗前的时候,
我想的是你;
当月光洒在树梢的时候,
我想的是你;

当银杏树的黄叶飘落满地时,
我看到的是你;
当初夏的树梢上开出了嫩叶,
我看到的也是你;

当我走在闹市中,在滔滔人浪声里,
我听到的是你;
在我常常徘徊的群树间,
我听到的也是你;

当第一道阳光洒入我的眼帘,
我念的是你;
当午夜躺在床上,
我念的也是你;
我会在梦里遇见你吗?
我可以牵着你的手慢步吗?
你可以拥我在你那宽阔的胸怀里吗?
亲爱的,我们可以再一次忘情地长吻吗?
你就在我的心里,即使你在天涯海角,
你我,离得那样的近,
你我,离得那么的远。

太阳落山了,还有星星为我闪烁,
我真希望你也在这儿。

改编于歌德《靠近爱人Proximity of the Beloved One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