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跟斯华网聊,聊到我已经订好了明年2月从吉隆坡飞去天津的机票。我们约了到时一起去哈尔滨和雪乡。然后,他发给我一篇他写的《故宫的雪》。
我问他:冬天的故宫真的很美吗?
他说:是的,人很少,真的可以感受朝代没落的凄清。
我想,我会很喜欢的。所以,决定了再留一笔钱一游冬天的北京。
我为什么会喜欢北京呢?
我曾经说过,我不会是那种喜欢大城市的人,因为我来自乡村。
7月11日晚,我和斯华坐了动车前往北京(他8/7从北京过来南京玩几天)。这之前,听一些朋友对北京的评价不好,加上自己的对它的偏见,我没有带着邂逅的心情去与面对这座城市。

进了房间,看见一对外国母子在沙发上谈天。房间的空间、设施等都让我很满意,附加的bonus是那个儿子长得还不错,跟帅哥同房是一种福气,不是吗?哈哈哈。
我们都喜欢慢条斯里的行走的旅游方式。其实,我俩自8/7在南京,12号之后开始在北京、沈阳和最后20号在天津,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走马看花。我很享受这种不赶景点的方式,虽然有时候会迷路,走一些冤枉路,可是,我们谁都没有埋怨谁,就是慢慢地走、用心地看。
那个下午,我们去了崇文区的天坛。北京有天坛和地坛。顾名思义,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,而地坛就是祭地的地方。天坛的主体建筑物是祈年殿,我只能用一个词形容:壮观!
第二天,我们要去逛故宫。斯华忙着跟我解释中轴线的概念、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事迹。来到世界最大的广场--天安门广场,我就很兴奋了。我没有真正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来到这里。天安门附近除了有林徽因设计的人民英雄纪念碑,还有毛主席纪念堂。中国人真有毛主席的心。看见那些排队的人潮,我真的对他们的耐心无话可说。这跟上海世博会的热门馆是一样的,队伍是转了很多圈的那种,估计要等上好几个小时才可以入馆吧。中国人,我佩服你们!
哈哈,我终于来到故宫了。斯华去买票(门票60元),我就在门口拍照。这座巨大的红墙,还没入内已经让我感受到那份皇气。人声沸腾,烦哪,在中国旅游,那里不是看人头的吗?
哇哇,紫禁城,我来了。感受下在明、清两代皇帝住过的宫殿游走吧。这里曾经住过24位皇帝。我们花了老半天参观紫禁城的前朝和内廷。这座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的宫殿,我相信这是因为建筑物的漆常常刷新的关系,整个建筑物红墙黄瓦,金碧辉煌的,确实很壮观。我忍不住叫斯华帮我拍了很多扮嘢的照片。
下午,走到脚要断了。可是,还是很兴奋地想要找清末慈安、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—养心殿。在我小时候,看过关于慈禧太后的戏,对这个恶毒女人的印象就是“垂帘听政”和她毒害珍妃的事迹。时间太匆忙,这次错过了珍妃井。


其中一个觉得有趣的地方是,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指湖为海呢?在北京有个湖,叫做北海。之后,我去了大理。那里也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—洱海。说穿了,其实洱海也只是一个大湖。为什么?为什么?他们又不是不知道海是长得什么样的。

对于很多人事物,我的观念逐渐改变,就像这次,我一直认为自己不会对北京有好感。可是,跟它接触之后,发现原来它有不少吸引我的地方。之前所持的只是一份偏见。当然,有幸碰上一位知心朋友充当一级棒的导游也是我莫大的福分。斯华知道我大概喜欢、可以接受什么。他在这9天里,完全没有带我逛类似南京新街口,马来西亚Bukit Bintang那样喧哗的地方逛。

刚才说了,明年2月中旬到哈尔滨、雪乡后,计划再到北京一游。想去故宫看雪,和感受它的冷清、落寞和凄美。当然是要付上要忍受(预计)零下二十几度的冷天气的代价。
3 条评论:
北京那么大,有个道地人带你逛,真的很好!你所见所闻,肯定和自己一个人逛不一样了。我姐姐蜜月旅行去北京,她回来后说从此都不要去北京了,哈哈。所以,看来你跟对了人,走对了地方。
九天才1200马币?真是物超所值啊!
是的去看故宫的雪吧,然后告诉我们那是什么感觉 ;)
9天花馬幣1200,我覺得有一點多。
可能是因為你去的都是大城市,都是要付很多入門票的關係。有機會的話,去安徽婺源。我相信你一定會喜歡。選有油菜花的時候去,幫我彌補我的遺憾!
Kun:我听到大部分关于北京的评语跟你姐差不多。我有幸跟对了人。我也期待着故宫的雪。
haan:好的,油菜花是我很喜欢的植物。应该是3月份的事了,希望学业上不会太忙,可以去完成我的心愿以及弥补你的遗憾。
发表评论